sdclt

8 07, 2021

为什么很多人来到新加坡转行从事教育?

July 8, 2021|

因为新冠疫情,202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格外困难。出生于马来西亚砂劳越州诗巫的陈育赐(24岁)也不例外! 育赐2020年6月自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未能如愿在台湾找到工作,于是想和众多马来西亚同乡一样,来新加坡找份较为稳定的工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陈育赐(中)有两个姐姐,图中左面的女子是他在新加坡幼儿园教书的姐姐 育赐说,因为其中一个姐姐在新加坡幼儿园当华文教师,所以自己也萌生了到新加坡从教的念头。 “我想到新加坡从事一种这里需求量大的工作,做了一番了解后发现新加坡很重视教育,既然我从中学就喜欢华文,就想试试当华文老师。无论是到补习中心或者学前机构当老师,都可以,待遇也都还不错。” 然而,尽管他在台湾修读过教师培训课程,也有大学本科文凭,却在申请修读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的文凭时,不幸落选。据他了解,失利或许是跟他没有教学经验有关。这给本就茫然的他,又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姐姐告诉他,除了国立教育学院,还有几家教育机构也开办相关课程,让他不妨试试,于是育赐几经考察,最终选定进入智源教育学院,修读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 自去年11月25日至今上课已约5个月,育赐认为受益良多,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因为他从学习中意识到“教书不仅仅是教书本知识,自己还要懂心理学,感受并了解学生状况,才能对症下药”,他坦承“虽然以前在台湾接受过教师培训相关课程,但没有智源教育学院教的教育心理学这么深入“,所以感觉”蛮不错的,搭建了稳固的心理建设!” 在修读课程过程中,育赐也认识了不同经历和学习背景的同学,“班里大约18人,从20多到50多岁的都有,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马来西亚的,大家阅历和背景都不同,有些曾读过硕士课程,也曾担任公司主管,如今大家目标一致,都想在毕业后从事教育相关工作“。这样的日子让育赐感觉十分充实,也对未来增加了一些信心。 [...]

8 07, 2021

硕士毕业为何“屈尊”再去读大专? “做人,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July 8, 2021|

上面照片中的这位女士名叫章文璐,出生于上海,自小就生活在大学校园,家里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章文璐自中国“211”、“985”著名高校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又获得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著名外企,一直从事市场策划、品牌建设方面的工作。 不仅事业顺利,她的家庭也很幸福,独生子如今已11岁,三口之家和和美美。一年多前,因丈夫调任位于新加坡的亚太总部,章文璐辞去了工作,也带着儿子来到狮城。 和许多初来乍到的新移民一样,她也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彷徨。 “在上海的时候,一直在工作;来了新加坡后,反倒在家没什么事做。” 不想脱离社会,不想重复以往外企或类似的工作,又担心儿子的教育问题,她想,自小喜欢文科却选择了理科的自己,何不尝试一下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章文璐2020年11月开始进入智源教育学院(KLC International Institute),修读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 硕士毕业如今却去读一个大专文凭?对于这样的疑问,章文璐倒是不在乎。她说,自己在意的不是文凭的高低,而是真正能给与自己的学识与技能。 “我看过其他大学开设课程,相对来说他们选择的科目理论性比较强,但我接下来选择从事的不是理论工作,也不是对教育本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所要做的是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会他们华语知识,所以与实际教学结合更紧密的课程更加实用,也是我更加需要的。” 她还说:“我们做产品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市场,做好产品定位。做人其实也是一样,要知道自己定位在哪里,自己需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虽然自小是在中文环境生长,文科成绩也不错,但章文璐觉得如今学的课程还是让她大开眼界。“我感触挺多的,我们以前是做学生,不知道老师在教我们之前要做这么多的准备工作。现在学这些课程,才知道老师教授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她希望自己读完后能从一对一的教学工作开始,或者进入补习中心工作。 [...]

8 07, 2021

新加坡的中国姑娘:不想”温水煮青蛙”,就要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

July 8, 2021|

大学本科毕业,本可以继续在电视台当编导,却毅然下南洋从销售做起;成家立业诞下爱女,她又拿起课本,从头学起... 正是因为这份不断进取的决心和勇气,让来自河南省濮阳市的张雪萍(33岁)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自河南省中原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张雪萍原本可以留在实习单位--河南电视台转为正式工,事实上,她也确实获得主管大力挽留。然而,一想到自此自己就要过上一成不变的生活,雪萍就觉得很不甘心,思考再三,她最终放弃了令人艳羡的电视台编导一职,2011年追随姐姐、弟弟的步伐,飞抵新加坡做起了销售。她先是在一家时尚品牌店卖服装,后转到一家本地公司卖手提包。几年前嫁给来自马来西亚的丈夫,结婚生女几个月后,雪萍开始当起了家庭主妇。如果生活如此下去,或许其他人不会觉得怎样。然而,她心底的焦虑却一点点升腾起来:“孩子长大后,我能做什么?”“将来回去卖衣服卖包包吗?”... 深知“温水煮青蛙”道理的张雪萍,不甘心就此下去,恰好去年底与女儿同学的外婆闲聊时得知新加坡的幼儿教师需求量大,她开始动了心,于是向新加坡一家著名的幼儿教师培育中心--智源教育学院进行咨询。 当得知十个月就能读完新加坡幼儿培育署认可的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而且每周是从周一上到周五,每天只上上午半天,完全不耽误自己傍晚去幼儿园接娃回家,学费也只有6800新币,雪萍感觉这个课程似乎很适合她。更重要的是,她告诉小编,自己了解到“新加坡很重视教育,也非常认可老师的重要性,年龄越大,也越让家长放心,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她补充说,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中国来的,就能教中文,但事实上绝非如此,而且在英文为教学语言的新加坡,要想教好中文,更不容易。她庆幸学校不仅教给他们一些实用技巧,更通过心理学课程,教会他们如何与孩童沟通。她说:“学了之后,也更加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 当被问及一路来是否后悔自己的诸多决定,张雪萍斩钉截铁地说:“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走自己选择的路。既然走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人生没有所谓的后悔。“ 张雪萍自己去年底开始进入智源教育学院,修读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她希望自己今年毕业后能找一份补习老师的工作。 如果您和雪萍一样有爱心,想在新加坡教华文,可以联络智源教育学院。 有意修读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者,可拨电 [...]

8 07, 2021

为了孩子的教育,她在以讲英语为主的新加坡,修读了一个华文教学大专文凭!

July 8, 2021|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讲华语运动”40周年庆典上指出,“新加坡的双语优势正在相对减弱”。原因之一是,世界各地的人为了把握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商机,正积极学习华语;另一原因则是,讲英语的华族家庭,已经由20年前的42%,上升到了71%。 不过,让人欣慰地是,也有不少人看到了华语教育无论是在子女求学阶段还是培养他们将来成为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愈加重视。 记者访问到一位女士,为了孩子的中英双语教育,还专程读了一个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班,接下来就请她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收获了什么学习经验?希望以此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图为王思斯在给学生上课 大家好,我叫王思斯,2019年从智源教育学院的高级华文教学大专文凭班毕业。 曾就读于中美名校 2017年,我们全家第一次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作出这次移居决定的原因有很多,新加坡的优异的中英双语教育环境使它在与其他新移居地比较中,在我这样有幼童且长期思考多文化教育的家长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由于自己多元的家庭背景,子女教育一直是个令我无法停止思考的主题。在经历了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三次转换专业,在三个大洲的移居工作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之后,我第四次选择了新加坡,选择了智源教育学院的华语教育专业这个新的事业切入点。我个人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信仰者,经过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后,这个信念也变得愈发坚定起来。尽管从2016年之后世界“去全球化”的大趋势开启,世界各国都有民族主义增长的势头,在越发非黑即白的强势逻辑里,思辨和多元化共存的生存空间被一定程度的挤压。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道路的正确性遭到了质疑。这种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对国际化路线的参与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更加诚实的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付不可追索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走一条当下看起来也许大势已去的道路。这些参与者就包括家长、学生、教育从业者甚至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多方人士。虽然在人工智能时代,各国都提出终生学习的概念,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规律不会随着科技指数增长而改变。人作为相对与人工智能的人文技能的载体和使用者,面对终身学习的艰巨任务,早期教育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反而显得更加至关重要。而孩子良好习惯和自律的形成,并且通过探索和持续的观察和引导,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忱,这些都是未来一代能成为成功的终身学习者不可或缺的教育节点。 培养孩子深谙中西文化 我希望可以把我的孩子培养为自然的中英双语使用者、深谙中西双文化的沟通使者。他们可以在双文化和语境中思考和分析现状,能够在东西两种差异巨大且逻辑方式迥异的语境里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用创造性的方式,达成信息准确的传递和情感有效的沟通。只有那些深入理解双方文化,并且能跳出任何一方文化,用第三只创造性的眼睛审视文化沟通与相互影响的人才群体,才可以成功坚持开放性社会的实践。习得本身是一个从高质量的模仿到基于运用自如的创新过程。这样的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有教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更需要有各行各业从业经验的人介入教育行业,特别是基础教育行业,来帮助孩子能够基于不同的语言,塑造他们早期的思考方式和基础层面的调研方法的成型。在语言运用的层面,我希望我的学生从可以识可以写,再到可以用华语及其逻辑思考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最终可以使用华语作为审美的媒介,进而了解进而欣赏华族语言和文化之大美,最终在持续演进的华族文化平台上进行运用和创新,以此继往开来的传承华族文化。新加坡提供给我的天然双语教育媒介,是我可以在追求实用性和应用转化率的情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式的实操,增加华语在日常和交际环境中的有效使用。在简单和有限的语言储备中,也可以实现知行合一的在生活中解决实际的小问题。 如何教导华语是第二语言的学生? [...]

Go to Top